发布时间:2025-10-15 18:06:08    次浏览
摘要:该研究成果再次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持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剑齿兽”(上图)和“长颈鸵”(下图)模拟图(英国《自然》周刊网站)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 西媒称,当年达尔文在乘坐“小猎犬”号环游世界期间,有过很多足以改变他一生的新发现。1833年他在乌拉圭旅行时从一群孩子手中救回了一个头盖骨化石。根据这个头盖骨的大小,达尔文推测这可能属于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他称之为“最怪异的动物”。数月后他又在阿根廷发现了另一种脖子像骆驼、鼻子像大象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西班牙《国家报》网站3月18日报道,达尔文本人无法辨别这些已经灭绝了的大型哺乳动物的起源。它们到底是和非洲象共祖,还是和美洲羊驼或啮齿类动物同宗?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生物学界。如今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伊恩·巴恩斯及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这两种动物属于类似于现代犀牛的原始有蹄类动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这两种哺乳动物分别被命名为“箭齿兽”和“长颈驼”。巴恩斯及其研究小组成功地从它们的残骸中分离出胶原蛋白。研究人员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然后将其与其他动物的相比较,逐步澄清了两个物种的进化起源。研究小组通过研究推断,达尔文发现的这些哺乳动物属于原始有蹄动物,与现代的某些有蹄动物是近亲,例如犀牛、马和貘等。这两个物种都和非洲象及食蚁兽等土生土长的非洲动物毫无血缘关系。该研究成果之所以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超过1.2万年的化石中分离出胶原蛋白,从而为该技术开启了新的未来,更因为它再次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持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化。”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但这两种动物却进化出和大象等动物类似的体貌特征。达尔文葡萄园将重现 当年的葡萄树被发掘栽种 葡萄园在1920年的样貌。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台媒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尔文在米兰曾有一座葡萄园,他生前在这里栽种葡萄。如今,有一群人花了10年重建葡萄园,誓言要让这里再现于世人面前。据台湾东森新闻网3月13日援引《The Telegraph》报道,达尔文1499年为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札画《最后的晚餐》后,收到位于米兰中部的一个葡萄园作酬劳,临终前托付给两名忠心的仆人照顾,但是却毁于1943年二次大战的战火。 据悉,经过考证,阿蒂略·西恩扎(Attilio Scienza)教授、遗传学家沙丽娜·伊玛秋(Serena Imazio)和酿酒学家卢卡·马罗尼(Luca Maroni)找到了当年葡萄园所在地,还发现数株葡萄根部。目前,葡萄在米兰的马根塔一座花园栽种,预计于2015年5月的米兰博览会上(Milan Expo)公诸于世。(2015-03-13 10:08:03)新研究证实达尔文观点:岛屿动物更温驯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外媒称,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并不是会因孤独的岛屿生活而变得性情平静的唯一动物。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13日报道,生活在岛屿上的蜥蜴在身边出现人类和其他潜在捕食者时不会像生活在大陆上的蜥蜴那样紧张不安。达尔文曾对上述现象做出相当直截了当的解释:岛屿动物不会遇到太多捕食者,相比那些面对的威胁更多更频繁的大陆动物,它们用于准备逃跑的时间和能量都更少。然而,这一理论直到现在才通过试验得到证实。印第安纳大学-珀杜大学韦恩堡分校的研究人员以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加勒比海以及地中海附近的66种不同蜥蜴为对象,通过测量它们在人类向其靠近时逃跑的距离对它们的受惊程度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与大陆蜥蜴相比,岛屿蜥蜴表现得更加平静,在逃跑前允许人类与它们更加接近。这与达尔文当年的观测结果一模一样。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生物学家、上述研究报告合作者之一西奥多·加兰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的观测结果及其有关岛屿动物温顺特性的大量有趣的报告内容。他的深刻见解已被再次证明准确无误,而且仍为今天的生物学家带来重大启示。”这一研究团队还对有关岛屿动物和大陆动物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其他关系的现有资料进行了分析。他们从中发现了一个类似的趋势:动物的居住地离大陆越远,它们在逃跑前允许捕食者靠近自己的距离,即逃跑起始距离就越近。(2014-01-16 10:04:07)研究:男人蓄须趋势遵循达尔文“选择”论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外媒16日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男人蓄须时尚的潮起潮落可以归于达尔文的“选择”论。澳大利亚悉尼的科学家称,男子胡须越多,就越缺乏吸引力。他们认为,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人拥有竞争优势。他们请男女受访者对四个不同胡须标准的面孔做出评判,看哪一种更有吸引力。实验发现,无论是有胡须的脸,还是胡子刮得精光的脸,只要是少见的都更有吸引力。这一模式反映了一种进化现象,那就是“负面频率依赖性性选择” ,或简而言之就是“物以稀为贵”。雄性孔雀鱼的鲜艳的色彩会因雌性的偏好变化而改变。但是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决定将这一假设放在男性的胡须上,并在他们的Facebook网站“性实验室”招募志愿者。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教授罗布-布鲁克斯说:“越来越的男人开始留大胡子,所以我们想分析这一时尚,而其重要动力之一可能就是这种负频率依赖偏好。”“我们的想法是,也许人们开始效仿乔治·克鲁尼等好莱坞明星那样的大胡子,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留大胡子的时候,这种跟风的价值就开始减小了。所以这可能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留大胡子的潮流已经达到顶峰了。”当银行家、电影明星、甚至足球运动员都开始留大胡子,这种潮流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著名主持杰里米-帕克斯曼在一月剃掉大胡子,并说“留胡子太2013了。”有人认为从那时开始,大胡子时尚就已经结束了其高峰期。在实验中,有1453妇女和213名男子被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男人面孔的吸引力作出评判。第一组受访者被展示的大都是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脸;第二组被展示的大都是长满络腮胡子的脸。第三组被展示的是有胡子的和没胡子的脸。结果发现,被访者无论男女在胡须脸少见的情况下都认为重茬脸和络腮胡子脸更有吸引力。同样,被访者都认为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脸在非常常见的情况下是最不具吸引力,而在非常少见的情况下更具吸引力。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因此,负频率依赖偏好可能会对男子维持或改变胡须长短发挥作用,并有助于改变时尚。”